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第 5 期 >> 目录
合作经济是我国农业实现“新四化”的必由之路

 

    刘宗超

    一、农业“新四化”的基本观点

  我国农业应该旗帜鲜明地以合作经济为组织形

式,以出口为导向、以食品加工业为龙头调整农业结

构,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模式发展

农业,走农业的“新四化”之路,逐步完成从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服务型农业合作经

济体系”是世界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的最佳组织形

式;标准化是与’WT0接轨的桥梁和必要条件、是增

强出口能力和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效益的关键;生

态化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产品跨越外贸“绿

色壁垒”的根本保证;信息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

“指南针”、是农产品出口的“信号灯”;食品加工业是

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

所以实现农业的“新四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

路。

    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农业现存以下主

要问题,要实现农业的“新四化”,就必须从根本上解

决:(1)管理体制非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外贸分

属不同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农业投资渠道

不畅;(2)生产单元规模小、科技服务导人不畅、农业

科技服务到位难,生产成本高,如一般粮棉类产品比

国外同类产品价格高50%─70%;(3)食品加工业

不发达、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出口难;(4)农业

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4)市场

信息不灵通,农业产业结构趋同;(5)农业劳动力转

移难等问题。

    二、加入WT0后我国农业走“合作经济”之路的

必要性

    (1)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有80%

以上是通过“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完成的,主要是通

过“服务型合作经济体系”完成的,而农业的产中过

程仍然是由家庭农场分散进行,虽然外国家庭农场

的单元规模远大于我国联产承包农户的单元规模,

也只有15%─20%的农产品由农户自主销售。面对

发达国家现代大农业的冲击,我国农业只有采用相

同的组织方式才能进行势均力敌的竞争。因此,我国

要在农业管理体制上旗帜鲜明、自下而上地大力发

展“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在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经济使分散的农户土地经营

权集中,实现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提高规模效益,形

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通过标准化促进生态

化,因为按照国际农业标准组织生产则可有效限制

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降低农业污染、提高土壤

有机质含量和农业生态适宜度。“服务型农业合作经

济体系”就是农民自己的“公司”,直接对合作经济体

系内的农户负责,农户按照向合作经济体系提供初

级农产品的数量的比例获得农产品深加工和贸易所

带来的增值,这种合作经济体系与农户形成了比较

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这比目前提倡的龙头企业、公司

+基地+农户、或农业大户等组织形式更能代表农

民的切身利益。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公司+农户”类

的组织形式已初现弊端,其一是公司与农户的根本

利益不一致,公司最多只能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很难

保证农产品加工增值部分的利益,且公司和农户互

相逃避价格风险、难以稳定和持续;其二是农户将所

承包的土地长达几十年流转给公司,一旦公司经营

不佳或破产,导致农户受损,使农民失去土地基础,

极易产生农村和农民动荡;可以说“农业合作经济体

系”更有利于建立规模效益型农业经济、有利于先进

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形成高增值的食品加工业、

有利于对农业的投入、有利于形成小额信贷、财政补

贴等良性农业投资体系。因此,现行的直接对龙头企

业项目补贴的农业补贴方式,很难保证农民直接受

益,建议改为通过基层“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对项目

和农户进行补贴。

    (2)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体制上,建

议将“农业部”改成“农业与食品工业部”,对农业进

行—体化管理。在发达国家,一般都把农业和食品加

工业看成一体,食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是农业产供销—体化的主导部门和引路行业,没有

食品加工业就没有农业商品化和现代化。依据发达

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只有通过“农业合作经济

体系”才能够担当农产品就地加工的重任,才能够有

效地推行规模化和标准化、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

附加值。食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充分发挥

我国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在初级农产品产地因地制

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利用食品加

工业的比较优势扩大食品出口。

    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市场调节机制,还有助

于实现农业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前生产资料行业和产

后深力[1212行业转移,从而大大提高产中的劳动生产

率。美国现代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就业结构为

7:2:9,而我国农民的就业结构大部分都集中在产

中,其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二千分之一。因

此,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

加艰巨,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不仅是就地转移农业

劳动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农业合作经济体系”

能更有效地保证农民获得加工增值收益,这有利于

农村和农民的稳定。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中国

农业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信息化是前提,只有

高度发达的农业信息网络才能够将中国农业高效地

纳入全球经济—体化之中。生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

由之路,现代农业是对农业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生

态产业,然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尤其是复

种指数高、地力损耗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地表灌

溉用水污染严重、农产品不安全,导致消费者不放

心,甚至限制了一些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因此,农业

要走生态产业之路,要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农

业生态适宜度的区域特色,采取不同的政策。

    (4)要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在wT0框架下,美

国通过各种形式对农业的补贴为当年农产品销售额

的45%、欧盟为通过各种形式对农业的补贴为当年

农产品销售额的30%一35%,而我国却远低于这一

比例,因此我国要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对农业的补贴,

以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补贴形式应分为

如下几种:①通过“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的途

径针对制约农业的“新四化”实现的约束瓶颈进行补

贴,尤其注重针对“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开展

的某特定项目直接对加入的农户进行补贴,可以是

财政投资,也可以是小额信贷;②针对食品加工业中

急需而农户又无力单独建设的基础设施、检测设备、

冷藏库房和冷运设备等直接对最基层的“服务型农

业合作经济体系”进行补贴;③针对为农村建立农产

品交易信息平台直接对基层“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

体系”进行补贴;

    (5)针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补贴。建议

在每个省乃至地区建立“合作经济体系农业技术推

广学院”,针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区域性特点及优劣势

深入研究,为当地的“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培

养技术人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并指导引进适宜的

农业项目。尤其要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

功能明确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美国新农业法案》实施后我国农业走“合作

经济”之路的迫切性

    2002年5月1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

新农业法案经布什总统签署而成为法律。根据该法,

今后10年内,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将达到

1900亿美元,比原农业法所规定的农业补贴增加了

80%,整个经合组织的农业补贴才为3000亿美元。

美国新农业法案的通过,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

响。

    农业补贴一直是国际贸易中争论最大的问题之

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美国提高农业补贴后,必将引起欧盟和其他发

达工业国家的竞相提高农业补贴,这将引起包括中

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贸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中国农产品总量过剩,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出

口,众所周知,提高农业补贴是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

力的直接手段,我国对农业补贴仅100亿美元,远远

低于美国和欧盟的农业补贴,因此,大幅度增加农业

补贴势在必行,然而,直到目前,我国对农业补贴的

渠道仍不畅通,甚至无法直接补贴到生产者和农户

中,难以形成现实竞争力。只有通过合作经济体系才

能使农业补贴发挥效力、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态

化和信息化”的“新四化”发展格局。如果我国不能在

3—5年内形成较为完善且运转通畅的合作经济体

系,就难以生产出既符合国际标准、又有国际竞争力

的农产品,这就难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密集

的优势,迅速扭转目前的农业格局,使农业和农村经

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摘自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2002年8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

    
Spiral bevel gearbox
spiral bevel gear
spiral bevel gear manufactur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