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集中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几十位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专家,大力发展生态科技,致力于农业产业生态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生态文明程度。 从农作物秸秆入手、利用农产品加工废料、生活污水底泥、从农作物秸秆入手、利用农产品加工废料、生活污水底泥、农业和工业(如、锯末、稻壳、树枝、各类农作物秸秆、造纸黑泥、味精渣、糖业废渣、淀粉渣等)废弃的有机原料、畜禽粪便等,开发出了生态源精细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生态型肥料等生态型肥料,把人为中断的农业生态循环链连接起来,不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沃土肥土,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提供土肥基础,还可以赖此生产出农产品、品质优良、口感极佳的各类农产品。 2005年3月,该中心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获2005年度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证书。目前,该中心已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福建等省市建有示范工厂和种植示范基地。在湖北荆门,有专业设备配套加工厂。该技术已被列入科技部“十二五”循环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
顾问专家
徐更生 著名世界农业经济学家、连续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黄顺基 著名科技哲学家 鲁明中 著名农业与环境经济学家 首席科学家 刘宗超博士 生态文明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生态文明北京俱乐部(甦家)的创始人、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理论的领军人物、世界生态文明组织的发起人之一,生态文明与生态产业领域深资专家、生态学农业学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健康工程生态主线首席科学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专家顾问、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生态文明北京俱乐部主任、研究员、“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 主要专家队伍 贾卫列研究员: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生态文明北京俱乐部副主任。生态文明专家,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构建者、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生态文明北京俱乐部(甦家)的创始人、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生态文明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游有林博士: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生态专家。多年从事园艺农业的高新科技研究,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 刘春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农作物种植专家,多年从事农作物种植、植物保护、农业环境和土壤肥料研究。 贺超兴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专家,从事有机蔬菜的生产方法研究。 黄大明博士: 清华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学专家,从事草地生态和养殖生态学研究。 陈春明研究员: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多年从事农业环境和土壤肥料项目的管理。 赵松波副研究员: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生态文明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甦文化景观与环境设计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会员 刘宗林硕士:农业经济项目经济财务会计师
研究背景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农业废弃物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26.1亿吨,农作物秸秆7.0亿吨,处理率不足25%,农业废弃物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与转化,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目前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农民把大量的农业秸秆在农田里焚烧,浪费了大量的有机物,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3%以下,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保水能力差,重茬病虫害加剧,生产成本增加,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难以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和高效益,大量地施用高效化肥、高效剧毒农药,不仅严重的污染土壤,造成环境污染和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还致使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水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土壤是文明的基础,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土壤的退化,焚烧秸秆是最大的生态灾难,必须科学地将秸秆循环入田、必须减少化肥的用量。 目前我国农田的生态平衡形势很严峻,我国农田有机质含量仅为0.3%~1.3%,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世界平均为2.4%,美国为5%)。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对改善农田生态平衡、大力发展秸秆还田,作过许多重要指示。虽然在各级政府推动下,但秸秆过腹还田处理其利用率才由4.2%提高到8.2%,仅占秸秆总量的很少一部分。秸秆直接还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秸秆腐熟时间长,在腐熟过程中C/N比失调,土壤微生物与作物争氮,影响第一茬作物生长;二是植物残体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虫卵也随之进入土壤,极易孳生病虫害,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十五年,开发出生态还原技术,生产出高效、清洁、优质、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源肥料。对现有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恢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态恶化问题,从而为社会开出一整套“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系列农产品、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技术性能
1、技术路径特点 利用大量的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用纤维快速分解菌并辅以细菌激活素和固氮、解磷、解钾菌快速腐熟、除臭、高温发酵后,加入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经圆盘造粒制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态肥的高新技术。腐熟快、腐熟物有机质含量高、同等物料、同等发酵条件,有机质可高30-50%,肥效高。在腐熟过程中温度可达到75℃的高温,可最大限度地杀死虫卵、病菌和杂草种子;施入土壤后可迅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免疫力,起到减轻病、虫、草害的作用。 采用了纳米硅技术、采用了黄腐酸技术、采用微量元素平衡技术、超高效微量粘结剂技术。采用了一整套重金属淋滤、好氧发酵到高氮磷钾含量造粒及除臭除尘新工艺。 2、最新的技术创新 2010年,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改进了技术工艺,利用新型农业肥料设备和新型粘结剂,仅需要0.025%就能够造粒成形,而现有的流行技术若要造成适应随即播种的圆形颗粒则需要10%-15%的膨润土作为粘结剂,其氮磷钾含量很难超过20%,不仅肥效低、且不易溶解,而且,由于膨润土已经占据了大量有效空间,无奈之下,只能造出低效肥料,造成庄稼脱肥减产,使农民苦不堪言。另外,若要生产高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只能采用挤压造粒,其肥料形状为柱状,是非极不方便,无法大面积推广。通过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的多年努力和上百次的探索,终于研制出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粘结剂,目前,已经能够使氮磷钾含量能够达到30%-35%、有机质20%-30%的最佳组合情况下实现圆盘造粒,效果要远远超过现行国标(GB 18877-2002)肥料所产生的效果,又由于肥料成形为颗粒状,便于随机播种和大田施用,可以说这次技术进步真正使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成为主流肥料,这可在节约40%氮磷钾无机肥料的情况下,达到同样的生产效果,真正使农业走上低碳之路。可以说,这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产历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国标(GB 18877-2009)的推出,该技术将有巨大的推广前景。另外,该肥料还含有2%以上的微量元素何5%左右的纳米硅粉,极大地提高了肥料的效率,长效与速效相结合、高肥力与环境友好相结合。无论是指标或种植效果均达到或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能迅速激活板结土壤中原生有益微生物群落并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群发生,减轻病害,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有机生态肥技术成熟、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在蔬菜、茶叶、果树、柚木、中药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施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这条技术路线给我国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带来了新的希望,刘宗超博士所主持的“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项目”被列入科技部“十二五”循环经济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计划。相信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对于我国循环农业产生实质性地影响。 3、十五年来的技术积累 自1997年开始,以刘宗超博士为首的专家群体就开始了研制生态肥料技术探索。 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在国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生态文明(96AZX022)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纤维快速分解菌”、和“生态肥料添加剂”、“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圆盘造粒粘结剂”;以此为核心技术研发出了“有机生态肥工厂化生产新技术”,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设备体系”。 该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循环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计划; 该产品已由国家工商局批准的该注册了“生态源”商标。 利用这套技术体系生产的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具有如下优势:4、生态源优于无机复合肥料原理 1) 复合肥料是100%使用各种氮磷钾大量肥料通过混合混拌或溶解喷浆造粒而生产多元肥料,它是纯粹的化肥,具有所有化肥的优点和缺点。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将有机发酵物与各种氮磷钾大量种微量元素混合造粒。加入发酵有机质之后,肥料产生了一些新的性能,主要是在减少氮磷钾使用的情况下保证产量、延长了化肥的肥效,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减少了化肥在土壤中堆积污染,是目前农业可持续种植的必然趋势。 2)发酵腐熟的有机物与化肥混合造粒,形成了了富含生化黄腐酸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这是一种有机质(腐殖酸)包裹化肥微粒复混体。每一个颗粒进入土壤后,形成个小型供肥系统,因为80%的化学肥力是通过有机微生物转化供给作物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花费的转化率就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花费的转化率就低,所以,有机物无机复混肥料中的有机物起到了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作用,任何作物的根系都具有趋肥性,所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贫瘠的土壤肥力提高到与肥料颗粒中的有机质相应的供肥水平,这无疑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从根本上弥补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致命弱点。 这种包裹体肥料颗粒进入土壤,在土壤水分的作用下,化肥微粒与腐殖酸及有机质中的其他活性物质形成络合体或螯合物,使化肥营养成分缓慢释放,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富含腐殖酸有机肥与化肥同时进入土壤,对土壤补充了有机碳,有利于强化土壤中微生态效应,促进作物根系发达,作物吸收肥料的能力增强,土壤保肥能力也相应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肥效。因此,这种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一种肥料利用率很高的肥料、可称为高能绿色环保肥料。多年种植效果证明,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含量20%(其中包括8%的腐殖酸)、无机化肥的营养成分卫25%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种植产量,与化肥营养成份40%的复合肥料的种植产量大体相当,但是前者农作物品质却大幅度提高,且不污染土壤、有利于消除土传病害和重迎茬减产现象,保证了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如果以化肥营养成份为肥料肥效的衡量标志,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肥效比纯化肥肥效提高60%。 3) 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与一般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相比具有以下特色: 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造粒优势:根据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种植效果,一般但氮磷钾含量28%-32%、有机质含量再20%的组合效果最佳,然而,这含量的肥料只能采用挤压造粒,其颗粒形状是柱状,不能随即播种,限制了这种肥料推广使用;若采用圆盘造粒制成球型颗粒,但是需要10-15%的膨润土最为粘结剂,由于粘结剂占据了配料空间,一般只能制造成氮磷钾含量15-20%,有机质20%的组合,这种组合虽然可以随机播种,但是肥料太低,施肥量大,用工多,且不能保证产量,尤其是肥料的长途运输,及不合算。因次,这就严重制约了有机物复混废料的推广。 2010年,在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的努力下,这种局面终于得到改变。生态源有机无机复混肥改进了技术工艺,利用新型农业肥料设备和新型粘结剂,仅需要0.025%就能够造粒成球形。这种球型颗粒肥料的氮磷钾含量可达28-35%,有机质可达20%,不仅可以随机播种,其效果可以超过任何种类化肥。是无公害、绿色农业的理想用肥,是一种速效(三天见效)与长效(肥效可长达半年至一年)相结合的生态型肥料,技术上有以下突破: 1、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回归率高 以作物剪枝为部分原料,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木质素分解后,使所含的微量元素,回归土壤,保证了农作物连年持续增产。 2、土壤激活力强 能迅速激活板结土壤中原生有益微生物群落并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群发展,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用药次数。 3、微生态适宜度高能为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营造营养均衡、湿度适宜的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在作物根际形成主导菌群,保持稳定的生物活性,增强固氮、解磷、解钾功效,大大提高土壤对作物的水、肥、气、热等要素的系统供给能力。 4、供给作物营养全 除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大、中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硫外,还含有硼、锰、锌、铁、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此外,还添加了活性剂、络合剂、有机酸和多糖.能确保作物生长期内各种养分的有效供给。 5、肥效多年持续肥效持续可达二年,连年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可提高0.2%左右,土壤肥力不断增强,避免重茬减产。有机生态肥料已经拥有60多种各类植物的成熟配方和专用肥。是高效农业,无公害绿色农业的理想有机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施用有机生态肥的农业产品,有利于获取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可以说,有机生态肥(尤其是生态源牌高浓缩高效长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研制开发成功,为农业的生态安全高效益农业生产开辟了一条宽广道路。生态源肥料逐年实现的技术高度 1、精细有机肥料已经达到技术指标 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自2000年自2002年起对湖南加华肉牛公司合作生产的生态源牌有机肥腐熟物的化验结果,全氮含量为1.08%,全磷0.73%,全钾1.15%,有机物总量为73.9%,腐殖酸19.2%。重金属元素含量都低于肥料有害成分,其中镉0.797毫克/千克,铬17.75毫克/千克,铅11.60毫克/千克,砷1.32毫克/千克,汞4.99×10毫克/千克。均达到有机种植所要求的水平。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2003年起还对河南漯河银鸽造纸黑泥渣与麦糠等农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经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检验所得数据如下: 项目单位实测值标 准 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水分Ph值腐殖酸%%%%% %2.150.591.4534.75.017.521.7氮磷钾(全)三项合计≥4%≥30%≤205.5-8.0------
2、有机无机复混肥已经达到的技术指标 精细有机肥主要用于有机种植和土壤改良基质,但不是一种高效肥料,无法确保产量,因此,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在有机耗氧腐熟物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氮磷钾和高效生态肥料添加剂搅拌造粒制成成品高效肥。 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2002年利用湖南加华牛业牛粪加工后生产“生态源生态肥”,其样品经湖南省化肥农药质量监督检验授权站检测,确定为合格产品。五项指标,总养分(N+P2O5+K2O)测定值为24.9%,高于标准值≥20.0%,有机质为34.6%,高于标准值≥25.0%,总氮(N)达13.2%,有效磷(P2O5)达3.8%,钾(K2O)达7.9%。 通过大田试验,该有机生物复合肥用于西瓜生产,在瓜地土壤为黄泥,有机质含量2%,基础肥力一般情况下,得所示结果。 3、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种植对比试验 项 目复合肥量无机肥量不施肥对照 基肥(千克,667平方米)157无 追肥(千克,667平方米)6.64.5无 667平方米产量(千克)2673.625301680.5 与对照相比,复合肥增产59.1%,无机肥对照组增产50.5%,生物肥组西瓜单个重量比复合肥的高5.7%。果实长大期有机组为正常,复合肥组的脚叶开始发黄。结实情况,生物肥挂果105个,复合肥挂果101个,无肥组挂果70个。第一批采果,生物肥组为32个,复合肥组为27个,无肥组为15个。 2004年,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和混和物制高效有机无机复混生态肥料,经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检验报告如下: 序号检验项目单位标准要求或标明值GB18877-2002检测结果本项结论 1外观---颗粒或条状产品,无机械杂质条状颗粒,无机械杂质合格 2总氮(N)%≥2.08.52合格 3有效磷(P2O5)%≥2.06.48合格 4总钾(K2O)%≥2.08.95合格 5总养分(N +P2O5 +K2O)%≥15.024.0合格 6水分%≤10.07.05合格 7有机质%≥2020.4合格 8酸碱度pH---5.5~8.07.3合格 9大肠菌值---≥10>11.1合格 10蛔虫卵死亡率%≥95100合格 11粒度(3.35~65.60mm)%≥7097.5合格 12镉(Cd)%≤0.01000.000054合格 13铬(Cr)%≤0.05000.0020合格 14铅(Pb)%≤0.01500.0011合格 15砷(As)%≤0.00500.00034合格 16汞(Hg)%≤0.00050.000024合格 17氯离子(CL)含量%≤3.00.36合格 以下为空白
备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国家标准GB 18877-2002规定:标明的单一养分的质量分数不得低于2.0%,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1.0%。 2006年,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和混和物制高效有机无机复混生态肥料,经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检验报告如下: 序号检验项目单位标准要求或标明值GB18877-2002检测结果修约值本项结论 1外观---颗粒或条状产品,无机械杂质深褐色圆柱状长粒,无机械杂质---合格 2总氮(N)%≥2.015.5715.6合格 3有效磷(P2O5)%≥2.05.325.3合格 4总钾(K2O)%≥2.06.896.9合格 5总养分(N +P2O5 +K2O)%≥15.027.7827.8合格 6水分%≤10.07.017.0合格 7有机质%≥2044.544合格 8酸碱度pH---5.5~8.05.75.7合格 9大肠菌值---≥10>1.11×10>1.11×10合格 10蛔虫卵死亡率%≥95100100合格 11粒度(3.35~65.60mm)%≥7093.293合格 12镉(Cd)%≤0.0100未检出未检出合格 13铬(Cr)%≤0.05000.00400.0040合格 14铅(Pb)%≤0.01500.00120.0012合格 15砷(As)%≤0.00500.000430.0004合格 16汞(Hg)%≤0.00050.00000550.00001合格 17氯离子(CL)含量%≤3.01.952.0合格 以下为空白
备注--- 2010年3月25日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在甘肃陇西县利用中药加工的废料为有机发酵物生产出氮磷钾含量为30%以上,且有机质20%以上的圆形颗粒肥料,其检测结果如下(检测机构是北京普尼检测公司): 项目单位实测值标 准GB18877-2002 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水分Ph值大肠菌值蛔虫卵死亡率镉铬铅砷汞%%%%% g/个%Mg/KgMg/KgMg/KgMg/KgMg/Kg13.897.558.1232.80 .596.4>1.11*101000.004.10.81.80.00氮磷钾(全)三项合计≥15%≥20%≤105.5-8.0> 0.195-100≤10≤500≤150≤50≤5
3、各地应用效果显著 近年来,该项成果经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的不断探索研究,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2000年通过了北京市新型肥料质量临督检验站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精细有机肥有机质高达60-70%,有机无机复混肥可达30%,(国家标准为20%),有益活菌数1.24亿个/g(国标1亿个/g),粗蛋白29%(生态肥专用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另外,还含有2%以上的微量元素,能迅速激活板结土壤中原生有益微生物群落并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群发生,减轻病害,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作为重点推广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土肥工作站颁发的新型肥料试用证(京农肥试字(05)188号)和北京市海淀区技术检督局核准的产品标准号(Q/ HDSTW001-2005),2005年荣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证书。目前,有机生态肥技术成熟、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已在全国建成数家生态肥生产厂,其产品已在河南、河北、山东、浙江、黑龙江、广东、福建等地广泛应用,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在蔬菜、茶树、果树、柚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施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产业和生态安全食品成就 1)通过北京市土肥工作站1999-2000年在小麦、水稻、蔬菜作物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有机生态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增产10.4%-14.69%;水稻增产6.3%;豆角增产12.95%;芹菜增产7.24%-19.01%,增产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明显改善品质的作用,其硝酸盐含量比对照下降17.0%。2004年在昌平、顺义、延庆三个点次的葡萄试验结果:具有明显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平均比常规施肥增产11.6%,单穗重增加5.5%,单粒重增加4.5%,硝酸盐含量降低19.8%,Vc含量提高5.7%,总酸度降低11.3%,可溶性固形物提高7.1%。能使果蔬色泽更鲜艳,口味更好,上市早、采摘期长、保鲜期长。 2)在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科技中心的技术支持下,为河南省漯河市造纸上市企业“银鸽集团”研究开发了利用造纸废渣制年产10万吨高效优质的有机-无机复合肥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无论是肥料生产工艺和肥料的性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解决造纸企业的污染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该企业被称为创新型企业。 除了环境效益外,该肥还具有极好的增产作用和生态效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意义重大。例如,在河南漯河面积为433m的中芝麻地上施用后收获中芝麻籽粒92.5kg,折合亩产142.3kg,比不施生态肥的亩产50.0kg增产184.6%;在蔬菜上施用后普遍增产20%以上,其中,在根线虫病发病极其严重几乎连年绝产的田块上施用后,芹菜根线虫病明显减轻或不发病,产量达8000-10000kg,使农民亩增收6000元以上,挽回经济损失近1万元,更为可喜的是蔬菜的品质好、口感纯正。 3)指导河北青县利用畜禽粪便、秸秆各类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有机生态肥不仅在盐碱地上种出了优质蔬菜水果供应北京、天津市场,还解决了果树的裂果、黄叶、瓜果蔬菜的重茬等难题。另外,在棉花上施用后,表现出抗棉花枯萎病,棉株生长健壮,棉铃大;单铃重、衣分、绒长均显著地高于未施生态肥的棉田,产量提高15%-20%,每公斤收购价提高0.4元,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河北青县范官屯利用该技术常年生产的西红柿、甜瓜、萝卜黄瓜、辣椒以及各类叶菜清香甘甜、口感难忘、无农药、无残留。利用该技术种植的雪花梨木质全无、甜脆可口,价格翻三番。 4)指导浙江湖州科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有机生态肥在茶树、水稻、油菜、竹笋和蔬菜、果树上广泛得到应用。 5)指导对湖北荆门的生活污泥采用生物菌发酵处理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荆门市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后的水底沉淀物--污泥的处理则成为困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大难题。为解决易造成面源污染的问题,有机生态肥研究室指导相关人员,以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有效结合的处理工艺,将生活垃圾脱水,加入适量粉碎后进行充分腐熟发酵,依靠生物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确保产出的有机肥料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既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也为有机生态肥的发酵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该肥施用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市政府的关注和城郊农民的欢迎。生产的有机生态肥在茶树、水稻、油菜、竹笋和蔬菜、果树上得到广泛应用。 6)在科技发展中心的技术指导下,2005年初在福建武夷山、建瓯等地的外山茶树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茶叶的柔韧度、口感、浸出物、香味均可与数量有限的武夷岩茶相媲美,大大地改善了武夷岩茶的品质,提升了武夷岩茶的品位和档次,由此解决了困扰当地茶农和茶商几十年来未能解决的难题,茶商闻讯后,蜂拥而至,竞相收购,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试验的成功,为武夷岩茶的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思路,也为地方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技术已在武夷山推广引用。 目前,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东方丹霞大红袍已经于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7)此外,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广东惠州还用于荔枝、龙眼、梅菜,取得成功。 8)在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广东省惠东县高潭明姜复种成功,品质超越、香气袭人。2012年将进行规模化种植。 理念及生态产业规划范例1、以生态肥料推广带动生态产业全面发展 土壤是文明的基础,肥料是关键。我国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可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全世界平均为2.4%,而美国平均高达5%.毫无疑问,美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强国是建立在肥沃土壤基础上的。因此,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现代农业,就必须从土壤改良抓起,从各类秸秆、畜禽粪便和所有的有机质废弃物还田抓起。刘宗超博士提出了“一种提高作物根际的微生态适宜度的方法”,它既是技术,也是一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正常循环的生态哲学。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卓有成效地完成了生态源有机生态肥及优质农、林产品生产的技术体系。 研究院研究了一整套利用各类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泥、造纸工业的废弃物以及所有各类有机质废弃物等生产有机生态肥的技术体系,基于该技术,数家企业完成了企业标准和国家新肥料登记,形成了专有技术、在该技术支持下,已在全国发展了十几家生产工厂。 3、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业模式 (1)提出建立以蛋白质为纲的混合型耕作制度,创新我国南北过渡带生态型畜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农业以粮为纲,采用的耕作制度是“谷物大田耕作制” ,现代农业以蛋白质为纲,采用的耕作制度则是“混合型耕作制” .前者以种粮获取籽实为主,后者以种植饲料作物和人工牧草获取高蛋白质为主。一般大田谷物亩产蛋白质50公斤左右,而一般大田牧草亩产蛋白质250-400公斤左右,如果以养殖进行蛋白质转化,混合饲养型耕作制是谷物大田耕作制的5——8倍。所以,往往有一些发达国家用2/3以上的耕地种植人工牧草,人工牧草是“绿色的黄金”、“传统农业通往现代农业的桥梁”。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和饲料作物,不仅可以发展畜牧奶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链,而且还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研究院的专家认为:畜牧发展,草是基础。北方草地普遍超载,南方草山草坡资源比北方牧区草地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其优势就是要走木本与草本相结合的道路,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人工草场”,在为草食畜牧业奠定饲草基础。将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草本作物和木本作物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在一块农田中单纯种一种大田作物、尤其是一年生谷物的耕作方式。草食牲畜的饲料资源应当将木本植物考虑在内。这样将有助于保护现有森林和山地;可极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丘陵山地,又避免出现大面积水土流失的人为的生态灾难;可发挥南方山地多、雨水多、木本饲料植物青绿期长、利用年限长、生产潜力大的气候优势,发展木本与草本一体化饲料行业,真正形成北方无法比拟的“南 北过渡带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 研究院首先选定了湖南加华牛业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进行了生态型循环经济模式设计并进行跟踪调研指导,创立了符合我国过渡带丘岭山地资源环境状况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并按照生态学原理,对粪便和养殖屠宰废水进行了处理后作为牧草灌溉用水、对牛粪等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好氧发酵处理,生产出了有机生态肥,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该模式带动了整个湖南省畜牧业的大发展,尤其是拉动了湘西山区甚至相邻的贵州铜仁地区的养牛业,为贫穷山区农民致富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为此,研究院的专家们曾三次跨过崇山峻岭赴湘西贫困山区向农民传授畜牧业新模式。2003年7月,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回良玉考察了“湖南加华牛业”,肯定了“湖南模式”,随后,2003年10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也视察了“湖南加华牛业”,对加华牛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给予了肯定。 (2)以草为本、发展菌业、探索可持续替代技术,研究院与著名菌草专家林占熺合作,探索推广以草代木的菌业生产模式。 我国农作物秸秆丰富,尤其是南方亚热带地区的荒山野岭,生长大量的象草、五节芒、芦苇,游客人工种植巨菌草、宽叶雀稗、紫花、橡串叶草、桂苜1号、皇竹草等牧草,利用科学方法,可将这些草配比成适合各种菌类栽种的培养基,不仅一般食用菌,就连竹荪、灵芝等高价值菌类都可栽培。目前,广东省惠州龙园实业公司东江上游的种植基地利用皇竹草规模化培育灵芝获得成功,成为无农药残留的高品质药材。这种以草代木项目不仅在南方地区,而且在我国北部的吉林省前郭县,西部的新疆阿勒泰、阿克苏等,黄土高原,西北荒漠化地区及赤道附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不同地区示范生产均已获得成功。均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一、生态效益好。“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从根本上解决了菌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平衡之间的“菌林矛盾”。 第三、菌草栽培的食用菌质量好。菌草栽培食用菌的原料不合农药,用菌草栽培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营养成分高,菌草栽培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符合国际规定的范围,用菌草栽培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风味不亚于用木屑栽培的食用菌。菌草栽培药用菌的有效成分高。如菌草灵芝所含多糖肽是段木灵芝所含多糖肽的2~3倍。 第四。发展菌草业是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的有效途径。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我国为例,我国有草山、草地、草坡、草滩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草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倍,是森林面积的3.61倍,只要利用1%面积的草地和5%的农作物秸秆来发展菌草业,就可增加菇类食品4000万吨以上,增加产值1000亿元以上。4、探索热带亚热带高效经济林模式 在研究院的具体规划和技术支持下,在广东惠州市东江上游建立热带珍贵树种柚木基地5000亩,探索用柚木替代桉树的示范模式。 研究院科技发展中心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耐寒速生且能提高品质的人工生态环境营造技术和专用肥料。可使原产地在东南亚地区的柚木生长线北移,还可使成材期缩短为6-8年。此外,柚木当年成荫,较大的叶面减少了暴雨对地面土壤砸溅,起到了防治表土流失的作用,尤其对于新定植的柚木林与桉树相比,对土壤的保护作用特别显著。每到冬天,大量的柚木叶片和少量剪枝,散落树下,腐烂成肥,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更特别的是只需两年时间的土壤改造,便可将我国赤红壤中的酸性土壤改良为中性土壤。由此证明,柚木与其生态环境可共建良性循环过程,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目前,已成功地在惠城区的酸性赤红壤上营造人工柚木林5000多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面积最大的柚木林。 在厦门同感确汀溪镇种植柚木获得成功,这是我国柚木栽种纬度最高记录。可以预见,柚木种植将成为带动南方林业大发展的突破口。这种南方经济林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将使我国南方的赤红壤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利用,仅广东省就可种植100万亩,9年后,总产值可达2250亿元。 在成都,经年不长桂花树的移栽催生获得成功,两年成型,经济效益显著。 在福建,由于树种生长慢,经济上不合算,很多低坡山地在撂荒。刘宗超博士2006年1月到南平市一个镇考察时看到当地山民为了种植速生林,引进北方的杨树、南方桉树,结果桉树一部分被冻死、杨树大部分难以成活。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三年的探索,利用该肥,在福建建阳市将口镇,种植1500亩各类用材林(桉树、湿地松、马尾松、南酸枣、红毛榉、和树等),一年郁闭、两年成林、3-5年成材,与不施肥相比树高增加3倍、木材积累量增加5-12倍。福建省农业局和林业界都感到成就惊人。如果该科技能得到全面推广,将能极大地推动我国的林业发展。 在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可与津巴布韦烟叶质量相比的优质烟叶我国种植成功,2012年将进行规模化种植。 4、 用生态文明观指导生态产业规划的范例 (1)建立生态产业基地新型合作经济模式、促进我国西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2)进行我国首家生态文明村建设示范 (3) 研究院专家指导规划的广东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已批准成为国家级优秀风景区。 (4)研究院专家主持规划的湖北钟祥生态观光农业和效益农业规划,已使钟祥市成为全国农业10强县。2011年又进行了湖北钟祥资源转型规划。 (5)研究院专家主持规划的北京平谷大华山桃产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已成为国家农业发展现代化示范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北京郊区桃产业的发展。 词条标签: 生态农业 生态文明 生态产业 刘宗超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