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究 院 简 介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是2002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是从人类发展的战略高度研究人类未来发展模式的智库,是集产学研为一体,致力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生态文明理念推广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研究机构。 北京文明工程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 一、研究院的创建过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把中国人民大学申报的“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为96AZX022,课题组组长为刘宗超,核心成员为刘粤生、张天平、张孝德、贾卫列),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课题组,首开世界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理论的先河。 199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刘宗超主持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生态文明丛书》第一册《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书,首次提出“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的出版发行,基本完成了生态文明观作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建构,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的诞生。 2000年,由课题组承担的后续课题《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效益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由改革出版社出版发行,把生态文明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01年11月,“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课题顺利结项。原课题组在国家计划、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等主管部门的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2003年“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营。 二、研究院的宗旨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的宗旨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系统研究,反思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提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的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从而构建人类未来发展的全新模式。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是继罗马俱乐部、布达佩斯俱乐部后第三个真正意义上从人类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全人类未来发展模式的学术团体,它的成立从机构建制、专家队伍、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上书建言、国内外宣传等方面有效地促进了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多年来在一系列实践模式上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出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研究院的代表性著作 1.《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199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阐述了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产生的根源,以理论与实践融合指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走向,奠定了当代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7章内容:①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②人类生存支持系统的自组织;③地球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范型;④科技进步的价值取向与生态危机的根源;⑤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框架建构;⑥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走向;⑦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 《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2000年1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阐述了全球生态文明观视野下的全球资源共享问题,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资源紧缺,探讨全球化下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主要包括9章内容:①全球资源共享的生态文明观;②经济全球化下的资源概念;③效率、公平与资本;④现行范式下的资源配置;⑤信息时代的资源配置;⑥现代高科技和知识经济下的资源共享;⑦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资源共享规范;⑧中国自然资源的生态位;⑨全球必争的三大类自然资源。 3.《生态文明观:理念与转折》 《生态文明观:理念与转折》(2010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把中国生态文明学派20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化,初步建立了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的框架内,对生态文明的背景、基础、实现的手段和内容等进行了全面阐述,诠释了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独特见解。主要内容包括三篇14章:上篇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人类文明的演替、生态危机的根源、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事故、从“无限制增长”到“可持续发展”);中篇为“生态文明观”(地球表层与信息增殖、全球生态文明观的确立、生态文明观下的价值观);下篇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现代化和新能源革命与生态安全、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中国环保战略的转变与法律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公民环境权利与公众参与、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结语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和谐世界的意义”。 四、研究院在生态产业领域的工作方向 1.生态产业领域的服务原则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层次——生态产业领域里,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将把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健康产业建设为己任,努力开展广泛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提出高水平的、有见地的、实事求是的建言献策意见。提出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责任不仅仅只是科学研究、社会调查、建言献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努力推进生态产业的大发展,为地方政府、企业、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三服务”的原则是:①为政府服务。围绕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围绕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或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战略规划意见,真正为政府参政服务。②为基层服务。重点帮助基层市县、基层部门积极研究认真反映他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为基层部门实实在在解愁。③为百姓服务。落实生态文明观,就要帮助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使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果。“三个服务”的创新理念,就是“不仅搞科学研究,而且做实践推动”。这是在国家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院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生态产业领域的服务内容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健康产业领域的服务内容是: (1)积极促进中国生态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为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咨询和对策建议;在中国生态产业发展中,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促进中国生态产业环境立法;积极促进国家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 (2)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县(市)工作中,积极开展社会和市场的专家调查和研究工作,向中央和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做好助手。 (3)积极协助地方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经济进程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努力推进生态有机食品产业的大发展;积极参与、努力承担地方各级政府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及生态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的制定和指导、生态产业课题的研究、生态产业高新技术的咨询与推广。 (4)积极融通整合生态产业专家队伍,组建生态产业专家委员会,在生态产业领域的诸多方面及有机种养技术、有机生产资料技术、农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监测、有机农产品环境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草地生态和畜牧业环境保护、渔业环境保护等提供全面的农业区域规划,项目规划及技术支持的专家服务。 (5)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加快促进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农村经济、生态产业项目和技术的投融资服务,特别是参加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保项目的投融资服务;积极促进在开发新型能源,发展循环生态和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项目的投融资服务。 (6)积极推广生态环保技术,包括:生产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新技术、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污水净化技术、新型生物可降解农膜技术、保鲜技术、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无公害农药、盐碱地改造改良技术、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农用技术、有机蔬菜、水果、农产品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等。 (7)积极开展会展经济工作,为中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及各种专业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技术培训班;积极组织或参与国内、国际的本行业的专业展览会、博览会。 (8)积极协助地方生态文明县(市)政府、生态生产企业、农村生态生产合作组织开展国内和国际贸易。为他们搭建市场平台,沟通贸易渠道,特别是利用WTO“绿箱”政策开展国际贸易。 (9)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同海内外,特别是生态科技团体和科技专家的友好交往,组织国内同业出国考察、学习先进、引进技术,促进我国生态产业产品走向世界。 (10)积极参与健康产业的发展,吸纳、引进先进的医学理念和高科技医学技术,积极推广应用,造福百姓健康人类;积极参与发展老年养老养生健康产业,促进生态养老养生示范基地的建设。 (11)努力办好《中国生态产品交易服务网》,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为生态企业的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