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其他论著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神州》杂志2013(3中)P50-53

                                                                          贾卫列

 

         2003年6月25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环保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宣示了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强烈政治意志。“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层次和活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以生态公正为目标、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新能源革命为基石的全球性生态现代化运动,涵盖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生态公正、生态安全、新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公正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相关关系上,不同国家、地区、群体之间拥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必须公平对等,体现了人们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其权利和义务、所得与投入的一种公正评价。它包括种际生态公正、群际生态公正(代际生态公正、代内生态公正)、个体间生态公正。生态公正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安全需求,它是一个时代性命题,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优先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未必处于优先地位但应当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生态安全则是国防军事、政治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和载体。

         生态安全是指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人类生态系统的安全,是指人类及其生态环境的要素和系统功能始终能维持在能够永久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安全状态,由全球性生态安全和区域性生态安全构成。

         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全球臭氧空洞、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南北极及环喜马拉雅山的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沙尘暴、平流层漂移,甚至还有小行星碰撞、太阳磁暴、周期性小冰期变化,以及核爆炸、核泄漏、化学泄漏等人为灾难等。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任何国家和地区均不能置身度外。区域性生态安全主要包括:国土生态安全、健康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人口生态安全、贫困生态安全、非可控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经济建设活动引发的生态安全等。

         人类所需能源的97%来自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其中石油天然气又占59.2%。20世纪以来,人类对矿物能源的消耗一直呈指数增长,油气储量日趋枯竭,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支撑工业文明大厦的基础将不复存在。人类在经过了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后,必须在能源的使用上经历一个转型,使世界能源进入第三个时代——新能源时代。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在安全利用的前提下加快核电发展,进一步推动风电和太阳能电站建设,提高煤气层开发利用效率,发展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加大燃料电池开发力度,建设智能能源网,同时发展氢能和其他新型能源。新能源革命将会带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离开了这一点,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

         在此基础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简单的污染治理,而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以新能源革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础,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结构生态化,降低人类活动的环境压力,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是以资源消耗、能源投入而带来粮食和工业品的产出为基础的,而资源和能源危机以及伴随产生的生态灾难、环境危机无情地斩断了现代化的发展链条。要使人类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必须使现代化与自然环境互相耦合,通过生态现代化实现世界现代化的转型。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考察,国际层面需要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倡导国际合作与全球伙伴关系,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和协调;政府层面主要是管理区域生态环境,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企业层面是严格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公众层面主要是践行低碳生活,实现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具体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1.生态文明的经济建设

          生态文明的经济建设是指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人均收入等,当前主要是加快生态产业建设的步伐。

          生态产业是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按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次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构成了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

         打造生态产业体系,必须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不断审视和思考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按照二、三产业融合,淘汰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的思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采掘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建筑业、生态电子信息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文化教育业,创新产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建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把长期以来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条例、规则等制度,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其作用在于调节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生活,规范人们行为,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人类未来一个重大的问题,要构建一个全球范围的生态文明框架,必须以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基点,通过在互联网的终端装上各种传感器,使互联网成为一个互感网,从互联网到互感网的信息范型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手段。地球表层的“地球脑”以巨大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及时迅速有效地把握全球生物圈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把握全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各种信息,只有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把握,才能使全球生态文明维持下去。才能对自然环境运行规律进行更本质的把握,辨识自然环境的种种征兆和反应并作出资源报警、生物圈报警、经济环境危机报警和人口报警等,以免遭受工业文明负面作用的摧残。

         3.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是在超越传统工业文明观的基础上,使人类在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等领域建立起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对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以生态规律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与和谐发展的文化,才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文化,它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急功近利,无节制地、超量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是严重地打破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陷入了“开发—破坏—浪费—污染”的恶性循环圈。在社会发展到经济生活空前繁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必须建立新的文化体系,通过生态文明观的艺术创作、建立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现代文化科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4.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是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对人类一切生存和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结合体本身进行的“建设”。

         在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发展包括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事业、体育事业、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社会事业;建立和优化与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协调、化解社会矛盾。

         5.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

         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同时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建设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天然自然和保护,二是人工自然的合理建设。当前,要加强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重视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建设良好的市容环境、交通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地球。

         6.生态文明的国防建设

         生态文明的国防建设是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后勤建设,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法规体系建立和健全,军事理论研究和战略战术原则的制定,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气象、卫生、航天、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

         各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要坚持维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平衡,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并通过生态文明指数来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

 

     英国《卫报》曾刊登过一篇评论,它认为:“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英国人把人类带进了工业文明,美国人把世界引入了信息文明,中国人将把地球推向生态文明。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

    
Spiral bevel gearbox
spiral bevel gear
spiral bevel gear manufacturers